【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藝橋報道:記者從25日遼寧省人大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剛剛閉幕的遼寧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條例共九章六十三條,突出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立法理念,規定“自貿試驗區應當按照統籌協調、分級負責、精簡高效的原則,建立與開放型經濟相適應的權責明確、運轉協調、管理高效、依法行政的管理體制”,并將于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遼寧自貿試驗區條例在建立容錯機制方面有所突破,使之成為可操作的務實法律條款,為在遼寧自貿試驗區開展創新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法律保障。為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改革創新動力,《條例》明確了自貿試驗區應當建立健全投資者權益保障機制,投資主體可以在自貿試驗區內創新開展各種投資活動。為減輕創新失誤的壓力,條例》規定建立健全改革創新的容錯糾錯機制,規范容錯實施程序。
為了鼓勵改革創新先試先行,《條例》規定自貿試驗區應當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開展創新創業,完善以支持改革創新為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優化創新創業制度環境,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同時,為促進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的持續創新預留了空間,側重體現了基礎性、方向性的政策導向。
遼寧自貿辦專職副主任王恩濱介紹,自遼寧自貿試驗區自去年4月份桂牌以來,實現了良好開局。一是營商環境得到明顯政善。一年來,遼寧自貿驗區初步建立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實際運營企業獲得感強。二是制度創新成果初顯。遼寧自貿試驗區先后形成制度創新案例60余項,已有首批25項由省政府發文在全省借鑒推廣。經畢馬威、商務部研究院等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總體上創新的質量比較高,47項創新舉措上報國家,遼寧的“保稅混礦”監管創新等由國務院發文在全國復制推廣。三是行政效率明顯提升。在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后監管等領域,實施一系列創新措施,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省政府向自貿試驗區首批下放了133項省級管理權限;對95項商事登記后置審批事項,實施“證照分離”改革。企業登記注冊實現“四十六證合一”相關證照辦理時間由50天縮減到2天。一般類工業建設項目15天領取施工許可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四是自貿試驗區紅利逐步釋放。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自貿試驗區企業運營成本不斷下降,獲得感不斷提高。區內新增企業突破3萬戶,注冊資本達4300億元。跨境電商、融資租貨、整車進口等一批新業態平臺加快發展。截至目前,遼寧自貿試驗區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00余家,合同外簧53億美元。自貿試驗區的溢出效初芝顯現。
王恩濱表示,條例為遼寧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立法保障,有助于推動各級政府部門對自貿試驗區各項改革創新工作加大支持,形成力進自貿試驗區建設。遼寧自貿試驗區要抓住《條例》出臺這個重要契機,努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堅定國內外市場主體對遼寧自貿試驗區未來發展的信心,大膽試、自主改,為遼寧和東北地區深化改草、擴大開放和振興發展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