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主辦了「向天而歌——中國瞽傳非遺講座與展示」活動,現場展示了國家級、省、市、縣級的多項非遺項目,並邀請多位專家、學者通過「非遺保護視野下的左權盲人宣傳隊」和「整體保護視野下的左權開花調、三弦書、琴書」兩個主題,引導觀眾一起感受盲藝人對英雄之鄉的歌頌、對文化傳承的熱愛和對生活感悟的豁達。
本次活動也是左權盲人宣傳隊進京演唱20周年紀念演唱會的一部分。2003年,著名音樂家田青將左權盲人宣傳隊帶到北京巡演,此後盲藝人的故事被寫成書、拍成電影、推向全國、走向國際的事視野,田青與盲藝人的交往被傳為音樂學界的一段佳話。
田青說,盲人和音樂的關係自古就有著天然的聯繫,中國春秋時期的著名音樂家師曠、《荷馬史詩》的作者荷馬都是盲人。從首次聽到左權盲人宣傳隊的聲音起,他們表現出來的真,就令他深為感動。二十年前,盲藝人們進京首演的那場音樂會,至今歷歷在目。這麼多年,即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許多變化,但是常年生活在太行山間的盲藝人們,他們遠離膚淺、做作、虛假,始終保留著藝術的真和美。
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副館長蘇丹在開場講話中稱,盲藝人的內心是豐富的,他們雖然看不到,但可以把我們看到的東西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唱出來。自己多年前與盲藝人宣傳隊結識時,便為他們的歌聲感動,也相信各位觀眾一定會浸染到這次傳統文化的氛圍中。他還提到,本次活動所籌集到的費用也會全部捐贈給盲藝人宣傳隊以資助他們的發展。
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牛曉珉在發言中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了山西省和盲人曲藝傳承的基本情況。她說,盲人宣傳隊這一特殊群體,以其特有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態度,在山西省的基層進行非遺的活態傳承,受到廣泛的歡迎和喜愛,他們成了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同時,他們作為當今紅色文化的傳承者,作為新時代精神文明的踐行者,在鼓舞士氣、凝聚共識以及推動文旅融合等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北京聯合大學文化遺產所所長、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主任顧軍提到,看過盲藝人們的展示非常感動,更肯定了盲藝人音樂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她認為,盲藝人們的展示體現了「兩個代表」和「三個傳承」,即代表著山西的「草根」文化和太行山紅色文化,更好地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傳承了寶貴的非遺、紅色文化和華夏民族堅忍不拔、勤勞勇敢的精神。
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張天彤則簡要回顧了盲藝人宣傳隊20年來的發展和所取得的成就。她提到,20年來,盲宣隊以多種形式走進中國音樂學院等院校的校園、課堂,為廣大師生帶來鮮活的民間音樂,使學生們受到別樣的思想教育。她認為,盲藝人身上不僅有著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人生態度,也飽含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家鄉的家國情懷,他們不僅是民間音樂文化的傳續者、是非遺的護佑者,更是讓年青一代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引領者和啟迪者。
活動中,盲人宣傳隊為大家現場展示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左權開花調曲目《櫻桃好吃樹難栽》《桃花紅杏花白》《親圪蛋下河洗衣裳》《會哥哥》;蓮花落曲目《發財餵豬》;晉劇《賣畫劈門》選段《恨胡賊》。省級非遺項目武鄉鼓書曲目《朱總司令讓鞋》《王祥臥冰》,以及充分體現太行山軍民抗戰的民歌《太行山民兵》《左權將軍》《朱總司令讓鞋》等曲目。
中國工藝美術館國家非遺館多功能廳內不時響起陣陣掌聲,活動現場觀眾紛紛表示深受感動。觀眾宋女士說:「非常感謝聽到這樣的聲音,真的被盲藝人們感動。如果不是他們的堅持,我們可能就沒有機會聽到這些音樂。因為有了他們,相信即便百年之後,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依舊會「活」下去。也希望館方可以多多舉辦類似的活動。」觀眾范玉琴帶著母親和孩子看了演出,激動地說:「每天生活在快節奏中,聽聽盲人唱民歌,好像遠離浮躁了。」觀眾胡女士說:「這個震撼不是形式的震撼,是內容的震撼,在這個人心浮躁的當下已經好久沒聽到過這麼真誠的音樂了。」(楊亮 王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