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昝聖達結合南通經驗,向大會提出增加優質教育供給,讓全國孩子都能「上好學」的建議。
昝聖達認為,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各級黨委、政府的持續發力,使得我國基礎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國內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已經超過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全國2895個縣級行政單位全部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
「作為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和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多方言的國家,基本解決了孩子『能上學』的問題,其重要意義不亞於消除絕對貧困這樣的偉大壯舉。在孩子『能上學』得到滿足之後,人民群眾對基礎教育的追求正在轉向『上好學』?!龟寐}達代表認為,南通市及通州區基礎教育在全國領先,素有「教育之鄉」美名,其先行一步的「上好學」探索,可謂為國內基礎教育更好發展再添樣本。
南通市圍繞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兩大主題,聚焦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四大差距,強化立法引領、優先投入、教學改革、培育優師、集團辦學、鄉中崛起、「雙減」改革七項舉措,加快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逐漸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期盼。
南通市所轄通州區組建了17個緊密型教育集團,涵蓋學前、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實施集團內辦學理念、管理模式和發展舉措「三統一」,採取內部教師交流、選派教師到集團總校掛職鍛煉和頂崗學習等形式,科學有效地促進成員學校辦學水平的顯著提升,優秀師資更多惠及全轄區,廣大人民群眾新時代對孩子「上好學」期盼正在變化現實。
昝聖達代表認為,「上好學」既是直接關係到每個家庭的最大公共產品,更是提升全民文化素質特別是未來人才文化素養的關鍵,應該像過去抓「能上學」那樣,下大力氣抓牢「上好學」,盡快讓億萬孩子能在同一個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
對此,他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要進一步壯大優秀教師隊伍。要嚴格按照教育部確定的標準配齊教師編制,各地要將空編優先安排給學校,緩解教職工編制短缺嚴重的難題,在事業單位嚴格控編的地區,可探索教師編製備案制管理;擴大公費師範生招生規模,並通過「特崗計劃」、退休支教等多種渠道為鄉村中學提供優質師資。各級財政部門要安排專項資金,資助教師素質提升計劃。通過舉辦省、市基礎教育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深化青藍工程、名師工作室、名師線上課堂等活動,帶動更多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盡快向優秀教師轉變。擔任行政職務的優秀教師要儘可能行政減負,確保其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用於教學;實行嚴格動態管理,強化教師考核考評,並公布結果優勝劣汰。
二是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繼續加大基礎教育硬件設施投入力度,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設施水平;強化省級統籌,加快縮小教育的區域差距;充分發揮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作用,為城鄉學生共享全國名師、名家、名校、名課等資源大開方便之門,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合理規劃布局區域性學校,改善學校教育教學設施與技術裝備建設,打造現代化的教育體系,加快推進教育數碼化轉型升級,更好地滿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建立起第三方評價機構定期對本區域推動優質資源共享等情況開展社會認可度調查的制度,對工作不達標或差距較大者,上級政府或者有關部門要問責,情節嚴重的要依法給予處分。
三是用名校催生更多名校。每個地方都有名校,但校園有限,受益的生源也很有限。要把名校當種子,用名校催生更多的名校。通過集團化辦學、結對共建、組建教育共同體或者學區聯盟等聯合辦學方式,深化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學區制管理等運行機制,明確執行名校與普遍學校之間的教師輪崗比例不得低於15%的「紅線」,推動名校優師盡力向普通學校、農村學校和新建學校傾斜,讓名校的特色傳統和管理經驗在全域系統開花結果,進一步推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惠及轄區內更多孩子。
四是以標準化建設發力引領推進教育的現代化。作為全國最早提出並探索教育現代化的省份,江蘇下好教育現代化優先發展的「先手棋」,早在10年前就推出了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隨後兩次作了調整,既明確教育現代化的「硬」指標,也確立了包括反映彰顯人才培養特色、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等「軟」指標,健全完善的「教育標準」,有效地引領和推動教育現代化建設,從而為更多孩子「上好學」打下紮實的基礎。(趙振華 宋璟)
頂圖: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昝聖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