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香港今起開始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產品的措施,標誌本港踏出「走塑」的第一步,意義重大。香港社會各界普遍支持減少使用即棄塑膠,以緩解污染及達致源頭減廢效果,相信政策初期推動應可順利進行。惟「走塑」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涉及千家萬戶,要確保「走塑」政策走穩走實,政府和商家在各項服務上不能「走數」,包括合適替代品的引入,落實配套措施協助業界過渡適應,盡力減少市民的不便感,提供誘因鼓勵大眾積極「走塑」等,方能讓社會更易接受,人人願意參與,將「走塑」文化融入生活之中。
根據環保署2022年數據,香港每日有2369公噸廢塑膠須送往堆填區,其中膠餐具每日棄置量更超過200公噸,數量相當驚人。大家都知道塑膠製品極難自然分解,若焚化則會釋出有害污染物,對自然環境和生態所帶來的影響特別嚴重,社會對落實「走塑」是有廣泛共識的。
按照首階段「走塑」規定,商戶將不可提供或銷售即棄發泡膠餐具、膠飲管、膠刀、膠叉等,禁止食肆向堂食顧客提供即棄的膠杯和塑膠食物容器。酒店及賓館不可向住客免費供應塑膠洗漱用品、膠樽裝水等。要達立竿見影之效,零售餐飲和酒店業的支持和參與非常重要。相關業界均積極配合倂已採取行動。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在網誌提及,環保署署長日前到訪數間大型連鎖食肆,合計有一千多間分店,已為今日實施新法例作好準備。更可喜的是,市民的環保意識在不斷增強,據悉近日已有一半顧客外賣時「走餐具」,以實際行動表示支持。
首階段「走塑」措施的推行難度料想應該不大,這應得益於推動落實首階段「走塑」之前,特區政府做了較為充分的準備工作及相關服務。例如推出綠色餐具平臺,提供超過60間餐具供應商及超過720款非塑膠即棄餐具產品,協助業界尋找適合的替代品,方便選購之餘,更可貨比三家,有望減低商戶相關費用,「走塑」成本可毋須轉嫁給消費者;設6個月的適應期讓企業去存貨,適應期後仍會採取宣傳教育先行的模式,針對屢勸不改者,視乎實際情況執法;加強對市民的政策宣傳解說,釋除疑慮。特區政府考慮香港實際情況,謹慎評估商家和市民的接受能力,以務實方式推行「限塑令」,方向正確。
至於未來「走塑」進展情況如何,要待實施一段時間後再看。特區政府若想加快推動「走塑」進程,在執行新規時,須持續監察,後繼服務要「有數」。首先是盡量做到便民。須持續協助業界,提供更多價錢合理且好用的替代品,降低成本並穩定價格,有效減輕市民經濟負擔。當中要留意的是,即用即棄的替代品,雖然較為環保,但仍會製造大量垃圾,務必不能造成另一種污染,加強回收循環利用系統配套亦必不可少。其次是考慮提供更多誘因。如撥出一筆專項基金供商家申請,提供折扣或禮品優惠等予消費者,並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市民自備可循環使用的餐盒、餐具及杯子等,形成習慣,從源頭減廢。最後,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希望所有商家和市民共同出力,將「走塑」成功落實到位,共同創造更綠色環保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