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想
香港旅發局早前公布亮眼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共有1123萬人次旅客訪港,同比增加1.5倍,環比增加5%;其中內地訪港旅客約870萬人次,同比增幅近1.6倍,約佔整體來港旅客的七成七,顯示本港過去一年的全球宣傳和各類推廣活動初見成效。惟剛過去的復活節長假,港人北上消費成為風潮,吸引客流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入境旅客人數以及消費額都未如預期,尤其是內地遊客來港人數相對減少,市道受到影響,急得業界頻頻呼籲市民「留港消費」。其實,復活節並非內地假期,遊客不多可以理解,很快到來的內地五一黃金周,才是真正檢驗香港攬客能力的觀察窗口。趁著五一黃金周,當局和業界要積極行動起來,多出實招,吸引更多旅客,催谷消費力。
旅遊業是香港經濟重要支柱之一,佔本地生產總值約4.5%,提供超過25萬個就業機會。通關復常後,訪港旅客數據逐漸增長,反映當前香港旅遊業呈持續復蘇態勢,但從整體來看,遊客數量仍未能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而且旅遊生態出現明顯變化。過去,旅客來港熱衷購物,為業界帶來巨額收入,但如今更多的是特種兵式旅遊、慢節奏的Citywalk,追求的是深度體驗,消費模式亦已改變,特色遊更受歡迎,昔日本港作為「購物天堂」的優勢在減弱。
業界不時抱怨港人北上消費熱,特別是復活節長假期間市道明顯表現較差,對此憂心忡忡。惟不必悲觀誇大負面影響,復活節假期內地不放假,因此不足以評定本港旅遊業情況,而五一黃金周,才能真正反映香港現時對旅客的吸引力。業界對此表現樂觀,旅遊業議會總幹事楊淑芬指,料黃金周有約80萬內地旅客來港,較去年增約三成;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預期,餐飲業生意或迎來15%至20%的增長。顯然,五一黃金周期間是將復活節失去的生意額扳回的大好機會。
旅遊業應主動創新求變
為迎接五一黃金周,香港需要做好事先準備。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日前召開跨部門會議,連同海關、警務處、入境處等多個相關部門,以及旅監局、旅發局等機構,就內地五一黃金周迎接訪港旅客不同環節進行統籌協調,包括加強人流管理、加密交通班次等安排,這是展現好客之都的必要之舉。
同時,隨著旅客旅遊模式的改變,業界亦應主動創新求變。正如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指出,傳統優勢不是一成不變的,「金字招牌」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時代在變,內地在變,整個市場結構、消費模式等都在改變。要主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識變、應變、求變。香港旅遊業亦是如此,以往購物天堂「易賺錢」的時代已不復在,不可能再吃老本,特區政府和業界必須思考與開拓更多不同類型的旅遊產品,打造真正吸引人的內核。多辦盛事、主題活動、推廣深度體驗遊,憑上乘的服務和貨色質素、級數「鬥靚」,當然是創造客流的辦法之一,也要思考如何善用社交媒體,加強包裝宣傳,打造口碑,宣揚「好玩」香港,讓本港聲名在海內外火爆出圈。
總而言之,打鐵還須自身硬。香港須發揮迅速應變能力及精神,做好周全準備,迎接五一黃金周的旅客高峰,更好發揮「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提振香港旅遊業及本地消費。
圖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