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深圳博物館等展館精心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市民們再次感受到足不出深圳便可「博」覽千年的神奇與美妙。
深圳雖然年輕,但對歷史、對文化,卻一直有著敬畏與珍重之情。多年來,深圳市政府出臺了不少扶持措施以發展完善深圳特色現代博物館體系,不僅博物館總數不斷攀升,深圳文物保護與博物館館藏量也不容小覷。廣東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深圳建設「博物館之城」,深圳博物館事業正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刻。
深圳博物館事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要在數量上不斷突破,以滿足廣大市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要通過創新發展,拓展博物館事業的廣度與深度,為加快打造「博物館之城」夯實牢固基礎。
堅持「特色化」發展路徑。深圳的歷史雖不及千年古都般悠長,但獨特的移民文化、改革開放的先鋒地位以及科技創新的前沿探索,無不為博物館建設提供了豐富的主題資源。深圳當繼續挖掘和展示這些特色元素,比如建立更多反映改革開放歷程的專題博物館、科技創新體驗館,以及展現深圳多元文化融合的生活方式博物館等,讓每一座博物館都成為深圳獨特城市記憶的鮮活載體。
加強「數字化」與「智能化」建設。要利用深圳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博物館的現代化轉型。譬如,開發數字化文物庫,使公眾突破物理空間限制;利用AI技術為展品提供多語言智能導覽,則能夠打破語言障礙,提升國際遊客的參觀體驗。
深化「公眾參與」與「社區融入」,構建博物館與市民生活的緊密聯繫。鼓勵博物館舉辦更多面向公眾的教育活動、工作坊、講座,推動博物館成為社區文化中心。還可以採取設立社區微型博物館、流動展覽車等方式,讓文化資源真正惠及每一位市民,實現文化的全民共享。
深圳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博物館亦應積極拓展國際視野,與世界各地博物館建立合作機制,引進高質量的國際展覽,同時也將深圳乃至中國的優秀文化,通過諸如文博會這樣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平臺,推向世界舞臺,促進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
文脈傳薪,前路正長。深圳要利用發揮好既有特色和優勢,加快打造充滿文化魅力和活力的「博物館之城」,在做好歷史守護者的同時,爭當新時代文化創新與交流的引領者。(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趙強)
頂圖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