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記者從廣西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廣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保障水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成績斐然,推進漁業優質高效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據介紹,2021年以來,廣西籌集財政資金35.6億元,大力推進海洋牧場、藍色糧倉建設,推動漁業產量三年平均增速達3.1%,高出全國0.4個百分點。2023年,全區水產品總產量377萬噸,位居全國第八、西部第一。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1251.54億元,二三產業產值比重由2020年的50.7%提高到53.51%,全區海洋漁業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3.7%。累計建成陸基循環水養殖圓池2.13萬個、規模排全國第一,桁架類大型養殖平臺實現「零」的突破,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標準箱4190口。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潘展東表示,廣西不斷拓展產業價值鏈,全區海洋三次產業結構從2018年的12.4∶26.5∶61.1調整為2023年的9.7∶27.6∶62.7,海洋第二產業比重逐步提升。推進中馬欽州產業園、北海市鐵山港臨海工業園等11個臨港產業園區建設。建成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廣西北部灣國際生鮮冷鏈園區並投入使用。培育了20個水產類地理標誌農產品,打造了一批「桂字號」品牌,2021年「廣西桂西北山地稻魚複合系統」成功入選農業農村部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
同時,建成自治區級水產種質資源場20家,活體分庫15個,收集保存特色種質資源7.13萬個活體。建成國家和自治區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6個、水產良種場35家;成功培育凡納濱對蝦「桂海1號」、羅非魚「壯羅1號」、熊本牡蠣「華海1號」3個國審新品種。自主研發的陸基圓池循環水養殖技術入選農業農村部十大引領性技術,15項漁業技術列入廣西農業主推技術。
此外,深入實施廣西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五大行動,累計創建60個國家級骨幹基地、35個自治區級骨幹基地。創建10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全區累計投入資金2.26億元建設4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造及投放人工魚礁礁體43.84萬空立方米,涉及海域總面積約16779公頃。
據統計,2023年廣西漁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99元,超過廣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3元。全區發展冬閒田養殖小龍蝦麵積約15萬畝,小龍蝦產量約3萬噸,帶動農戶人均年收入約3萬元。柳州螺螄粉產業創造超30萬個就業崗位,帶動20多萬農村人口人均增收近萬元。
「將會同水利、生態環境等部門做好大水面水域漁業資源調查,建立『一庫一策』,做好生態發展定位。重點發展『增殖漁業』『增殖漁業+健康生態養殖』『增殖漁業+健康生態養殖+休閒漁業』等生態漁業模式,實現『一水多用、多方共贏』。重點支持基礎條件好、代表性強的水域開展大水面生態漁業示範,達到『一庫推百庫』,以點帶面,推動大水面生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潘展東在接受香港商報記者提問時表示。(馨瑤 陸麗明)
頂圖:新聞發布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