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情侣真实露脸在线,精品国产片在线免费观看,欧美午夜精品免费理论片,中文字幕视频专区999zyz

香港商報
-- 天氣
「以文為名」二十載 文博會何以「文」動天下 ?

「以文為名」二十載 文博會何以「文」動天下 ?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4-05-23 18:42:51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五月鵬城,鬱鬱蔥蔥。

從「大漠孤煙」到詩意江南,從雪域高原到「雨打芭蕉」。5月23日,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一場薈萃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文化精華,匯集世界頂流文化企業的文化交融盛會在這裏拉開了序幕。

有人這樣形容文博會:不用東奔西走,一日盡覽中國。在這裏,數字創意如此神奇、文化科技交融創新,非遺傳統在這裏「老樹發新芽」,煥發勃勃生機。

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如同一個個美妙的音符,疊合融通在一起,奏響的正是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的「進行曲」。

數以百場的活動、數以千計的展位、摩肩接踵的人潮、來自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紛至遝來匯聚形成這場「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

在這裏,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文化,也向世界展示這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古老卻又欣欣向榮的東方大國。在這裏,文化與文化交融;在這裏,思想與靈魂碰撞;在這裏,更是傳統與潮流、活力與創意、底蘊與魅力互相成就。

以文會友,博覽天下。

向「新」蝶變

弄潮兒向濤頭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2004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沿著航線、軌道、航空,跋山涉水、不遠萬里齊聚深圳,如一朵朵花瓣般,匯集而成文博會這朵五光十色的「文化之花」。

作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文博會發展的20年,亦是廣東乃至中國文化產業高速發展的「黃金年代」。

20年來,文博會展示規模從首屆4.5萬平方米增至16萬平方米;線下展商數量從首屆700多家增至3076家;參會國家和地區從首屆10個增至108個;每年吸引海內外超10萬種文化創意產品、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展示與交易,範圍輻射全球百餘個國家和地區。

20年來,非遺國潮煥發生機、數字創意蓬勃發展、文化品牌不斷賦能品牌出海。國際化程度、交易成果逐年攀升,成為引領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和擴大文化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20年來,在文博會上不斷湧現的文化新業態、新場景、新應用、新觀念,已逐漸成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盛事。

事實上,文博會落子深圳並非一帆風順。早在當年,就有不少人認為深圳是經濟特區,不如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那麼有歷史文化底蘊,文博會選址在深圳設立是否「底蘊不足」?

然而,改革開放為深圳這座城市帶來發展春潮的同時,也帶來了無數奔赴夢想的「弄潮兒」。讓這座城市匯聚了五湖四海「追夢人」,每個不同地方的人帶來的是多元的文化背景,而這也孕育了深圳擁有「海納百川、兼容並包」的博大胸襟。

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在這裏碰撞、歷史沉澱與潮流創新在交融,這座城市如文化的「大熔爐」般融合薈萃。多元文化正不斷成為深圳熠熠生輝的城市「新名片」。

回首來路,文博會的誕生,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國家戰略與文化相融合的產物。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首次提出「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確定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戰略。

2003年,深圳在全國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戰略,並結合產業發展特點和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決定從2004年開始舉辦文博會。

作為我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產物,首屆文博會便受到高度關注,由深圳市到廣東省,再到國家主辦,成為第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展會。

值得一提的是,首屆文博會的全稱是「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從第二屆開始的文博會,更名為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雖然只多了「交易」二字,卻意義非凡,這也標誌著「市場化」越來越成為這場文化盛宴的主旋律之一。

20年來,深圳文化產業保持了年均15%以上的快速發展勢頭,文化產業增加值由2004年的163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2750億元,占深圳市GDP比重由增長至8%左右。文博會,點亮這座年輕城市文脈基因,也藉助「鵬城」創新活力,實現文化產業的新騰飛。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文博會是一扇窗口,透窗看畫,描繪的正是一座城市與文化的雙向奔赴、協作共贏,亦勾勒出中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上升景象。

從此,文化產業對於因改革開放而興起的「鵬城」深圳,如安上了兩翼,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目光。

一城一會,大鵬同風。

科技賦能百花齊放春滿園

作為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已成為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和引領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和擴大文化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本屆文博會分為8個展館,推出近400項活動,由創建之初,文博會會場從首屆的1個增長為本屆的52家分會場,各分會場藉助文博盛會展現自身特色優勢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多元化成果。

博覽與交易是文博會的主題。二十年來,文博會已累計達成超2.8萬億元成交額,服務文企機構42323個,參觀人數6500萬人;累計交易展示海內外文化創意產業展品超200萬種、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超7萬個。

歷屆展會,各館展示和交易內容都代表了本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最新成果。各組團把自家「壓箱底」的優質文化產業項目和產品「悉數亮相」,文博會已逐漸成為我國文化產業「首展」「首發」「首秀」首選平臺。

來自山東的一鍵實現屏幕自由捲曲的升降捲曲激光電視、來自安徽的「時空徽影」3D奇幻空間、AI虛擬人等集體亮相,展示科技創新賦能未來文化生活的新趨勢、新前景。

除此之外,廣東還帶來「鵬城?腦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文通用AI大模型等8個代表性大模型產業應用代表性企業將以深互動、沉浸式場景亮相,展示廣東科技創新賦能未來文化生活的新趨勢、新前景。

以展帶商,以文興業。本屆文博會上,文化產業頭部企業參與度再創新高,一批批行業「頂流」一批批文化產業「新勢力」等數字文化企業,以及國內前沿的文化科技、文化裝備製造、人工智能企業參展。

深圳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覃海群表示:公司已經連續五屆參展文博會,每一年都收穫滿滿,我們可以更多地把自己公司的產品,推薦給各行各業的文化科技企業。推向不同的領域,擴展我們的市場,能夠引進更多的項目。

一直以來,文化產業都是廣東的「特長」之一。近年來,廣東不斷加快發展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著力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打造數字文化引領地、文化創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範地,取得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效。

文博會扎根廣東的20年,也是廣東不斷文化產業發展的20年。目前,廣東全省擁有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1.08萬家,佔全國1/7。擁有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園區29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文化+金融」正在文博會這個平臺花繁果盛。自2022年起,文博會全面強化展會招商引資和投融資功能,為國內外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服務的發布提供「首展」「首發」「首秀」平臺。

2023年,廣東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25萬億元,增長6.0%,全國佔比超過1/6(17.36%),文化產業規模總量連續20年位居全國首位。

以文為階,拾級而上。

20240523144242989.jpg

厚積薄發 擁抱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十九屆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

和羹之美,在於合異。

走過20屆,文博會早已不是深圳一座城市的故事,而是已經成為展示中國文化、中華文明的絢麗舞臺。優秀的中華文化,也正通過文博會這一舞臺,在深圳聚焦,向世界「放大」。又在這裏,收穫了來自世界的關注。

這種吸引力從不斷增加的海外人氣可見一斑:本屆文博會參展國家和地區由50個增加至60個,參觀、參展、採購的國家和地區達到108個;國際展區面積增加至2萬平方米,海外採購商人數由2萬名增加至3萬名。文博會的國際「朋友圈」正不斷擴大。

今天,第二十屆文博會開幕,文博會和中國文化再次走到世界的聚光燈下,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之美。

走過二十載的文博會,早已不單是一場文化產業博覽會。它的身後,沉澱著的,是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面向的,是一個「新」潮流澎湃、文化之花競放的新世界。透過文博會這一平臺,我們看到一個古老卻質新、悠久又活潑、可敬而自信中國,昂首闊步,大步向前!(央視記者 鄭澍 劉潤澤 林麗麗)

責任編輯:林鏗泓 「以文為名」二十載 文博會何以「文」動天下 ?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