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2024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粵劇周在深圳羅湖區拉開帷幕。此次活動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及羅湖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羅湖區委宣傳部與羅湖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深圳市公共文化促進會執行,並由深圳市粵劇團傾情獻演。來自香港、澳門、廣州、中山、肇慶、佛山以及深圳等城市的粵劇名家、唱將匯聚一堂,共同演繹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
粵劇周:大灣區文化根脈的璀璨綻放與傳承新篇
粵劇,被譽為「南國紅豆」,是嶺南地區的首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灣區共同的文化之根,同時也是深圳本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擁有深厚的民眾基礎。近年來,羅湖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粵劇粵曲的傳承與發展,成功打造了包括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粵劇周和深圳粵劇周在內的多個特色文化品牌,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加深了港澳同胞對中華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粵劇藝術家表演中
自2006年創設起,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與羅湖區人民政府共同發起的「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粵劇周」,已經連續舉辦了九屆,成為深圳市一項重要的文化藝術品牌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重點項目。該項目充分利用粵港澳三地地理相鄰、文化底蘊深厚、人脈相連的優勢,匯集大灣區9+2城市優質粵劇粵曲團隊資源,通過藝術展演、展示、交流和研討等多種形式,促進了灣區文化交流與互鑒,助力大灣區的全面融合發展。
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和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規劃,錨定羅湖「三力三區」發展定位,「2024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粵劇周」將持續秉持「傳習、普及、交流、提高」的宗旨,堅持「政府倡導、社會運作、專業指導、群眾參與」的方針,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粵劇活動。活動旨在通過各種形式的交流與展演,使粵劇粵曲藝術更加貼近市民的生活,有效傳承和弘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切實增強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經典粵劇《帝女花》
《帝女花》啟幕 灣區粵劇名伶共聚同唱嶺南音
在深圳大劇院大劇場內,以經典粵劇《帝女花》作為開幕大戲,特別邀請了青年戲劇導演胡家偉對劇本進行了精心整編與重排。此次演出匯聚了蔣文端、彭慶華、曉毅、李秋元、林穎施、卜美玲等多位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優秀粵劇演員,他們聯袂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盛宴,帶領大家領略粵劇的獨特魅力。
9月24日,粵劇周還特邀來自香港、澳門、中山、肇慶、深圳的粵劇紅伶名票,獻上一場別開生面的灣區粵劇折子戲匯演。通過以戲聚友、以曲會友的方式,展現大灣區城市優秀粵劇演出團體、民間資深愛好者們的藝術風采及各地粵劇粵曲保護傳承成果。
其中,著名粵劇文武生、TVB電視演員兼香港電臺戲曲節目主持人龍玉聲將搭檔肇慶市粵劇團領銜主演朱女,上演《紫釵記》之「劍合釵圓」;澳門資深女平喉唱家李鳳蓮將與國家二級演員、著名粵劇文武生梁恆風,共繹《風流天子孟麗君》之「遊園」;大灣區粵劇名票,粵劇大師羅家寶入室弟子吳章錦將與朱女為觀眾獻上經典粵劇折子戲《南唐李後主》之「去國歸降」,還將攜手深圳市粵劇團領銜主演譚蘭燕,獻唱《南唐李後主》之「壽誕」;著名粵劇花旦、編劇、導演王戈丹,香港資深女平喉唱家李彥玫也將一展歌喉,分別帶來《七月七日長生殿》《高山流水萬古情》。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灣區粵劇折子戲匯演
群眾共賞、青少年傳承 共繪灣區文化新篇章
近二十年來,粵劇周在保持專業性和藝術性的同時,深度融合群眾生活,以普惠之姿拓寬粵劇粵曲在民眾中的影響力邊界,積極推動粵劇粵曲藝術在嶺南大地的繁榮興盛。9月29日,粵劇周將舉行粵劇粵曲優秀節目展演活動,讓來自深圳各區的戲曲社團、資深票友從觀眾席走上戲臺,集中展示深圳市粵劇粵曲愛好者的風采。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粵劇周還持續深耕青少年傳承領域,不遺餘力地搭建起粵劇粵曲文化的未來橋樑。特別設立的粵劇粵曲青少年交流展演活動,將匯聚大灣區城市中優秀青少年進行展演,將於9月28日呈現一場由深圳、佛山、珠海等地粵曲娃們呈現的專場展演,讓傳統文化之光在新生代中熠熠生輝。
展望未來,羅湖區將持續發揮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人緣相通優勢,深耕細作,培育更多深港文化交流新品牌,不斷強化灣區文化交流互鑒,為灣區融合發展注入強勁的文化動力與活力。(記者 羅柳斌)
頂圖:表演現場
粵港澳大灣區粵劇紅伶及名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