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 紀緯紋
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31日在京會見香港理工大學管治團隊,高度評價該校近年取得的優異成績,更對本港各大學提出「相互信任支持」「團結合作」「立德樹人」等殷切期望。事實上,今年以來,夏主任在數次香港高等教育界拜訪中,均認可和勉勵他們繼續善用在教育資源、人才、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既有優勢及國際盛譽。
作為本港高教界一員,既感鼓舞,亦見責任重大。由此聯想到,筆者所在的香港中文大學有份研發的「香港青年科創號」衛星上月在山東發射成功,暑假時筆者也親身帶學生到長三角、珠三角考察國家科技和經濟最新發展。香港高校完全可以通過更多科研項目和國民教育,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一如夏主任所指,大學的發展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的變化,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只有銳意改革、開拓創新,方可一方面在科研創新、學科建設上取得更優異成果,貢獻國家所需;同時培育擁有家國情懷、具備全球視野和勇擔社會責任的人才,成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棟樑之材。
比如科研方面,香港高校應善用擁有不少全球頂尖學者的優勢、招攬全球高端人才的能力,通過更多交流機會和更多項目合作平臺、資源,鼓勵學者們更深入認識國家現代化進程中不同科技前沿領域的最新發展,以其核心競爭力、資源和網絡支持這些領域的不斷創新。
國民教育也是香港高校不可忽視的重任。後疫情時代,可通過實地考察等方式讓更多學生全面認識、親身深入體會國家的最新發展,既消除偏見和誤解,亦了解個人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和多樣可能性。此外,可通過科研(如從心理和社會學角度)理解香港青年對民族認同、家國情懷的態度和有效構建的模式,從而制定更精準的國民教育方案。
從管理角度看,高校管治團隊應當擁有堅定的精神和意志,以建設好、管理好、發展好大學為目標,才能實現立德樹人、貢獻國家所需、打造國際高教樞紐等使命。(圖:國務院港澳辦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