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湧海 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粵港澳大灣區集國際金融中心、科創園區和現代製造業、服務業於一體,以佔我國0.6%的土地面積和6%的人口,貢獻了11.2%的GDP和19.8%的外貿(不包括港澳),其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加快大灣區建設對我國應對百年不遇之國際大變局具有重要意義。
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而工商協會作為連接政府、市場和企業的橋樑,其重要作用不可低估。
首先,商會作為非政府組織,他熟悉政策,又了解市場和企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聯繫人的角色。為政府在制定政策法規中,準確反映商界的合理需求。例如,在「一國兩制」下,如何降低貿易壁壘,改善投資條件,開展「五通」等方面給予政府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政府決策起到參謀作用,令大灣區在「一國兩制」三套法律和三個關稅條件下所制定的政策法規更具創意,又務實和可操作。另一方面,商會為會員企業提供相關政策法規的解讀和諮詢,助力企業赴大灣區跨境投資等。
其次,商會積極收集、整理並通過各種渠道向會員發布有關大灣區的經貿信息。除了政策法規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相關的市場需求、投資機會、風險提示等,為會員企業在微觀層面做決策時提供參考。商會還通過組團互訪,開展經貿交流,舉辦各種論壇、講座和業務洽談會等,令企業有機會進行面對面的商業溝通,促進了雙方企業的相互了解、增進信任,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
第三,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開放型的經濟體。很多商會還積極與國際商會、行業協會建立各種形式的聯繫,搭建公共平臺,有效推動了大灣區的國際經貿合作。通過組織或參加國際會議、論壇等活動,增強大灣區工商界與國際商家之間的合作。面對因地緣政治挑戰而帶來的問題和困難,他們共同向國際社會發聲,重塑跨境產業鏈和電子商務鏈等,有力的提升了新環境下的合作水平。這些國際合作為大灣區經濟建設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投資機遇。
以香港中華總商會為例,中總下面設有「大灣區委員會」、「一帶一路委員會」,和「外事委員會」等。中總在廣州南沙設有代表處,併入駐深圳前海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兩個星期前,中總就最新一份大灣區建議書舉行新聞發布會。另外,中總蔡冠深會長也是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中總組團出訪時會邀請大灣區聯盟成員一起參加。今年我們曾一起訪問了越南、柬埔寨和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還一起訪問了中東海灣三國。
另外,香港中華總商會與泰國和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在1991年攜手發起召開世界華商大會,該會每兩年召開一次,目前己經舉辦了17屆,大會成員由原先的3個擴大至16個,他們來自亞洲、歐洲、美洲,及中東的華人商會,最近兩屆大會的與會華商均超過4000人,大約有一半來自東盟國家,大灣區也有不少企業家參會。中總還利用華商大會舉辦多場粵港澳大灣區專題推介會,吸引了眾多海外華商對大灣區的關注和投資興趣。明年第18屆世界華商大會將在澳門舉行,規劃人數5000人。世界華商大會自今年起往後六年的秘書處設在香港中華總商會,辦好世界華商大會,中總責無旁貸。
總之,在大灣區建設中,政府是頂層設計者,發揮政策引導、基建規劃、共識凝聚、宣傳推廣等,商會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聯繫人、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