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中國蠶桑行業正迎來重大變革!12月5日,記者在廣州南沙舉行的「蠶絲蛋白資源開發利用研討會暨蠶窩產業集群成立儀式」上獲悉,我國科學家已成功從蠶繭殼中分離出大分子絲膠蛋白、絲素短纖維和小分子蠶絲膠蛋白液。這三種原料深加工後,可廣泛應用於新材料、功能性食品、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等多個戰略性新興領域,有望形成萬級億產業集群。當日宣布全面開發蠶桑產業的「蠶窩產業集群」正式揭牌並落戶南沙。
農業農村部原黨組成員、中國品牌建設絲綢桑蠶品牌集群主席朱保成;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陳萌山;農業農村部原黨組成員宋建朝;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經濟作物處處長張麗;江蘇科技大學原黨委書記周南平、副校長李木旺;廣東省人大農村農業委副主任廖森泰、南沙區副區長馬潔紅等領導嘉賓和企業界人士共200多人出席活動,共同見證了產業集群揭牌儀式。
科技賦能蠶桑業,綜合效益提升10倍
會議指出,中國絲綢曾流通全球,造就了橫跨亞非歐,輝煌數千年的「絲綢之路」。隨著時代變遷,中國絲綢不再風靡全世界,蠶桑養殖業也逐漸低迷。我國目前蠶繭年總產量約72萬噸,其中大部分用於生產絲綢產品。據中國絲綢協會統計,今年1-8月,我國真絲綢商品出口總額僅為9.38億美元,且呈下降趨勢。但將高科技注入蠶桑產業後,產業發展潛力開始被重新激活,舊動能向新動能成功轉換。
據中科國思生命與健康科學研究院院長、中科國思生物科技研究(有限公司)技術總顧問、蠶窩產品發明人邵輝介紹,運用新科技從蠶繭殼中分離出的大分子絲膠蛋白可以開發出高端食品——蠶窩。目前已在貴州實現量產,年產值有望在三至五年內達到1000億元。另外,蠶繭中的絲素短纖維和小分子蠶絲膠蛋白液能應用於新材料、醫美與新能源等多個領域,總年產值預計能達到7000多億元。科技賦能古老的桑蠶行業,綜合效益能增加10倍以上。通過持續科技創新,未來可以開闢出一個萬億級的產業新藍海。
邵輝在演講中指出「蠶窩與燕窩同屬動物唾液蛋白,口感相似,但同比例的蠶窩所含甘氨酸、天門冬氨酸、絲氨酸等營養指標高出燕窩5-7倍。燕窩現在全球市場每年有超過3000億元的銷售額,蠶窩則剛剛興起,未來商業價值巨大。」
據悉,蠶繭自主知識產權儲備工作已經完成。中科國思公司研製出「蠶窩」產品在2022年12月通過了貴州省衛健委的食品標準備案,並在貴州安順實現量產,產品通過了國家食品安全檢測和SGS國際食品標準檢測,蠶窩製造工藝已獲國家發明專利。這意味著以蠶窩為代表的新一代桑蠶產品,實現了蠶繭從穿到吃的革命性升級。
產業集群落戶南沙,產品將銷往全世界
當日會上,由國家桑蠶絲綢科研機構、絲綢品牌企業、桑蠶主產地區代表、商村會及企業代表等組成的「蠶窩產業集群」正式揭牌成立,並宣布落戶南沙。國內桑蠶主產區石泉縣、富平高新區、寧南縣、高縣、魏縣、祥雲縣、沭陽縣的政府部門及企業代表與產業集群簽訂了協作協議。港澳地區和馬來西亞的產品代理商也出席了揭牌儀式。
南沙區副區長馬潔紅表示「南沙地處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農業資源豐富,全區農業總面積35.5萬畝,有省級農業產業園4個,獲批建設國家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南沙區非常歡迎蠶窩集群落戶南沙,南沙將當好東道主,提供貼心的服務,讓小蠶窩推動大產業,促進中國蠶桑產業開發利用和國際合作,為新時期的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南沙力量。」
集群主席朱保成表示,創立蠶窩產業集群,不但能提升我國傳統桑蠶產業的經濟價值,還有助於我國桑蠶文化與產品「走出去」,圍繞蠶窩這個核心產品,依托南沙發達的港口銷售到全球,重振絲綢之路的中國榮光。(苗 苗)